在阅读本文之前,恳请您先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这样不仅方便大家交流与分享,也能让您收获更深的参与感。感谢您的支持。
1999年,胡富国即将离开他深深眷恋的山西,赴京任职。当时,十里长街的送别场景震撼人心,万千百姓自发聚集,他们挥泪相送,高声呼喊“书记别走”。面对这一幕,胡富国忍不住热泪盈眶,他挥手回应:“我死后也会回到山西!”这句话饱含深情,更让无数人潸然泪下。人们不禁要问:他究竟做了什么,才能赢得如此深厚的民意?而山西百姓又以怎样的方式报答他,使得他心中许下如此郑重的承诺呢?
出身贫寒,深知百姓疾苦
展开剩余84%胡富国1937年出生于山西长子县的一个贫困农家。那时正值战乱年代,家境极度艰难,父母共生下11个孩子,却只有他和两个妹妹存活下来。母亲因重病无钱医治早逝,父亲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,生活异常艰苦。尽管如此,父亲仍坚信“知识能改变命运”,咬牙供孩子们读书。两个妹妹最终因家境所迫辍学,读书的希望落在了胡富国身上。他由此立下誓言,要通过知识走出困境,并将“教育兴国”的种子埋进了心田。
高中毕业后,他考入阜平矿业学院。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大同矿务局任技术员,不久与勤劳质朴的常根秀结为夫妻。凭借踏实肯干和真诚待人的作风,他逐渐成长为矿长。即使当上领导,他依旧与矿工们同吃同住,经常深入井下排查安全隐患,满身煤灰与工人们无异。正因如此,他深得矿工的尊敬。
在仕途晋升的过程中,他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。例如有人试图为妻子谋一份“正式工”的职位,他却严厉拒绝,直言“人情代替制度,那工人怎么办?”但当一名矿工因事故去世,家庭失去依靠时,他又“破例”录用了未成年女儿,理由只有一句:“制度是死的,人是活的!”这种“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”的态度,深深烙印在百姓心中。
主政山西,谋一省发展
1993年,胡富国出任山西省委书记。多年经验让他深知山西落后之处,尤其农业与工业发展困境。彼时农民靠天吃饭,粮食收成微薄,生活捉襟见肘。为解决吃饭问题,他亲自推动农业科技发展,改良种子与土壤,还主持万家寨水利工程,引黄河水滋养田地,使农民不仅能温饱,还能售粮换钱。
在工业上,他提出“靠煤海”的口号,但他并不满足于低价卖煤,而是大刀阔斧改革,兴建阳城火电站,将煤炭转化为电力直接输送沿海城市,增加附加值。同时,焦炭厂、煤气站等配套产业相继兴建,创造大量就业岗位。
交通闭塞曾严重制约山西的发展。面对资金不足的难题,他甚至表态“哪怕卖掉省政府大楼,也要修高速”。他带头捐出半年工资,动员干部百姓捐款、出力,最终太旧高速提前竣工,成为山西发展的一条“致富路”。百姓们为能与书记同甘共苦而热泪盈眶。
重视教育,培养人才
胡富国深知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”。一次考察,他在吕梁山脚下看到孩子们在破旧窑洞中上课,顿时泪洒现场。随即下令全面调查乡村学校情况,改善教学环境,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。他亲自走访,询问困难,甚至收到村妇亲手缝制的鞋垫,上面绣着“奔小康”四字。
为了吸引人才,他不但提高乡村教师福利,还多次亲赴高校,与学生面对面交流,邀请他们到山西服务。他的坚持使更多人才留在山西,为这片土地注入持久动力。
清廉正直,整治歪风
胡富国为官一生,清廉为本。他曾说:“政治就是让百姓过得好。”在治理过程中,他毫不手软地打击黑恶势力,维护企业家和百姓的利益,被称为“山西的现世包青天”。他的家风同样清正,两个儿子都主动选择艰苦岗位,延续了父亲的精神。
离任赴京,百姓送行
1999年,胡富国赴京,他嘱咐不要搞仪式,但消息传出后,十里长街百姓自发送行。人群高呼“书记别走”“常回家看看”,场面感人至深。他含泪回应:“我是山西的,我死后也会回来!”这一幕,成为山西百姓心中永恒的记忆。
结语
胡富国一生清廉正直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他出身贫寒,更懂得百姓艰辛;他秉持初心,全心全意谋发展;他离任之时,万民相送。正如人们所评价的那样:“他活着,是为了多数人能过得更好。”
这位“现世包青天”,以一身正气和满腔真情,书写了属于山西,也属于人民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,股票配资导航网,股票平台哪个靠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