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图片
在这个快节奏、信息爆炸的时代,苏东坡向吴子请教关于“和”与“安”的养生智慧,宛如一缕清风,为现代人指明了一条身心健康之道。
“和”提醒我们,生命如同天地间的寒暑变化,最忌讳的是剧烈的起伏与极端。在工作与生活中,我们常常被迫在高压与快节奏中前行,情绪与状态如同被拉满的弓弦,紧绷至极限。吴子的“和”告诉我们,要学会在忙碌中寻找平衡,让身心在张弛有度中保持和谐。无论是面对工作的挑战,还是生活的琐碎,都应避免让自己的状态走向极端,而是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,顺应节奏,保持平稳。
“安”则教会我们如何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。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变化与挑战,如同吴子在海上遇到的大风,我们也会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诸多不确定性和困难。然而,“安”并非是一种消极的逃避,而是一种积极的顺应与接受。它让我们明白,许多焦虑与痛苦并非来自外界本身,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抗拒与挣扎。当我们学会像吴子一样,不与变化抗争,而是顺应其势,内心便会获得一种超然的宁静。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学会筛选与接纳,避免被过量的信息扰乱心神;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,坚守内心的本真,不盲目追逐外界的喧嚣。让“和”与“安”的智慧融入日常,我们便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平和与安宁。
《问养生 》余问养生于吴子,得二言焉。曰和。日安。何谓和?曰: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?寒暑之极,至于折胶流金,而物不以为病,其变者微也。寒署之变,昼与日俱逝,夜与月并驰,俯仰之间,屡变而人不知者,微之至,和之极也。使此二极者,相寻而狎至,则人之死久矣。 何谓安?曰:吾尝自牢山浮海达于淮,遇大风焉,舟中之人,如附于桔槔,而与之上下,如踏车轮而行,反逆眩乱不可止。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。吾非有异术也,惟莫与之争,而听其所为。故凡病我者,举非物也。食中有蛆,人之见者必呕也。其不见而食者,未尝呕也。请察其所以生。论八珍者必咽,言粪秽者必唾。二者未尝与我接也,唾与咽何从生哉。果生于物乎?果生于我乎?四知其生于我也,则虽与之接而不变,安之至也。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,和则我之应物者顺。外轻内顺,而生理备矣。 吴子,古之静者也。其观于物也,审矣。是以私识其言,而时省观焉。翻译我向吴子询问养生的方法,得到了两个字:和、安。和是什么呢?吴子解释说:“你难道没有见过天地之间的寒暑变化吗?寒暑到了极点,能让金属熔化、胶水冻裂,但万物却不会因此受到伤害,因为这种变化是循序渐进的。寒暑交替,白天随着太阳而消逝,夜晚随着月亮而流逝,人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多次变化,这是因为变化细微,达到了和的极致。如果这两种极端变化频繁而至,人早就无法承受了。安又是什么呢?吴子回答说:“我曾经从牢山乘船渡海到淮河,途中遇到了大风。船上的人都像附在吊杆上,随着船的起伏而上下颠簸,像踩着车轮行走,眩晕得无法停止。而我却像往常一样饮食起居。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,只是不与外界的变化相抗争,而是顺其自然。所以,凡是我所经历的,都不是外物本身的问题。食物中有蛆虫,看见的人一定会呕吐。那些没有看见而吃下去的人,却不会呕吐。请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。谈论美食的人一定会咽唾液,谈论粪便的人一定会吐口水。这两种情况并没有真正接触到我,那么唾液和呕吐又是从何而来呢?是外物引起的吗?还是我自己引起的呢?显然,这是我自己引起的。如果能明白这一点,即使与外物接触,内心也不会轻易改变,这就是安的极致。安,意味着外界对我的影响很轻;和,意味着我对外界的反应很顺。外界影响轻,内心反应顺,那么生命的道理就具备了。吴子是一个古代的静者,他对事物的观察非常仔细。所以我私下里记下了他的话,并时常反省自己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,股票配资导航网,股票平台哪个靠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